《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以下是该文件的核心内容概要:
偏头痛定义: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征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
流行病学:偏头痛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位列第二,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存在共病关系,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发病机制:偏头痛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涉及外周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激活和敏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活。
临床表现:偏头痛发作可分为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和恢复期,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
分类及诊断:根据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3),偏头痛分为多种亚型,包括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慢性偏头痛等。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类型头痛如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等进行鉴别。
治疗:
病人教育:教育患者了解偏头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急性期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乙酰氨基酚、曲普坦类药物等。
预防性治疗:旨在降低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中医药治疗、神经调控、生物行为疗法等。
孕期和哺乳期治疗:提供了特定时期的治疗建议。
其他治疗:如卵圆孔封堵术等,但对于难治性偏头痛,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总结:指南提供了基于循证医学的偏头痛诊断和治疗建议,旨在提高临床管理质量。
这份文件强调了偏头痛的规范化诊治,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非药物治疗和特殊人群(如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