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类器官诊治平台的质量控制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肿瘤类器官诊治平台的质量控制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由《中国癌症杂志》2022年第32卷第7期发表。以下是该文件的核心内容概要:
背景介绍:
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癌症模型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肿瘤类器官保留了原始肿瘤的多种生物学特征,可以作为抗癌药物测试的模型,并能通过药物敏感性检测反馈患者的临床反应。
类器官技术的重要性:
类器官技术被评为2017年生命科学领域的年度技术。尽管类器官技术在精准医疗中具有潜力,但国内尚无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的制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研究数据,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和医学研究者对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认识,规范诊治平台的质量控制,并指导其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肿瘤类器官的介绍和应用:
肿瘤类器官是体外三维培养的模型,能够高效地生长成自组织的器官型结构。它们在药物筛选、再生治疗、药物开发和个体精准医疗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适用人群:
推荐类器官高通量药物筛选检测用于多种原发性及转移性实体恶性肿瘤患者。
伦理和知情同意:
类器官研究活动应接受伦理委员会审查,保护组织细胞提供者的利益和国家生物样本信息安全。
临床干预范围:
肿瘤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具备高通量、高特异性等特点,适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决策。
肿瘤类器官生物样本库的建立:
需要详细的患者信息和组织样本信息,以便于建立活体生物样本库。
肿瘤类器官相关临床试验及转化:
类器官模型在新药靶点发现、验证、转化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具有潜力。
药物敏感性检测的一般流程:
包括患者同意、肿瘤样本采集、类器官构建与培养、生长状态评估、类器官鉴定、药物敏感性检测和结果评价等步骤。
质量控制:
涉及组织细胞的获得、类器官的稳定扩增及冻存和鉴定等过程。
高通量检测及展望:
肿瘤类器官药物敏感性高通量检测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前研究中具有应用潜力。
本共识旨在推动肿瘤类器官技术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